柏连阳教授主持的项目获批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19?点击:

柏连阳教授主持的“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批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日前,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发出通知,由威尼斯赌博游戏:柏连阳教授主持,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303031)获批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经费预算为1800万元,研究期限为2013~2017年。化学除草剂在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截止至2012年11月16日,全球已有211种杂草的393个生物型对21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我国的抗性杂草生物型从2009年以前的10种上升至目前的34种,发展速度极快。目前,我国对抗性杂草监测及治理技术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抗性杂草早期预警技术滞后、对大部分抗性杂草流行灾变规律缺乏系统研究,新型治理技术储备不足、未能构建针对主要抗性杂草的有效治理技术体系等方面,导致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指导,治理技术落后。因此,对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进行研发,建立杂草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显得非常必要。本项目将在稻田稗草、麦田猪秧秧和麦家公、油菜田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对二氯喹啉酸、苯磺隆、氟吡禾草灵等常用除草剂的抗性水平监测、抗性杂草的治理以及抗药性机理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稻田、棉田、麦田、油菜田、玉米田、大豆田、果园等主要杂草为对象,通过技术筛选与改进、新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配套技术模式构建、示范等途径,研发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适合基层使用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等),建立抗药性动态监测平台,以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量为目标,研究组建适应不同气候区、不同作物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在我国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玉米、大豆、果树等主产区试验示范。通过关键基础理论的研究、关键治理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各种有效技术措施的改进和系统集成,为抗性杂草的治理提供新型治理技术体系,指导农民科学治理抗性杂草,解决农田抗性杂草危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一支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的队伍和一批技术骨干,为国家和行业有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