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12月5日讯(记者 刘芾 见习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谢柳)洁白的身躯,头顶“黄冠”,脚踩“金靴”,12月2日,在 众一精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的装配室内,陈占军拿着这个只有米粒大小的物件向记者介绍道:“别看它小,却能避雷防电,在用电安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此能给公司带来每年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众一陶瓷放电管的生产成本比普通放电管足足低了50%,作为一个创办不足3年的科技企业,其研发的放电管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有何“秘诀”?
这个质的飞跃,归功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陈占军和他的团队近2年的孜孜探寻和实验。
时间回溯到2016年,那时放电管的功能、生产工艺已被市场接受,唯一受人诟病的是生产成本。放电管的结构采用陶瓷密闭封装,内部由金属电极,充以惰性气体构成,材料虽然简单,但是保证陶瓷的密闭却是个技术难关。
为了提升放电管的市场竞争力,众一陶瓷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请来博士陈占军,他看完放电管整个生产流程,便找到了它的“病灶”所在:“银铜焊料片太厚,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较高,理论上银铜焊料片只需极薄一层即可,但降低其厚度,则给封装工艺带来极大挑战;封装时溶化会出现流动不均匀,造成陶瓷与金属封装不紧密,让陶瓷管有漏气的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大大缩减制造成本。”
毫不懈怠,陈占军立马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为放电管展开漫长的“治疗”之路。“长相厮守”中,这个年轻博士一边兼顾着大学课堂的教学,一边把所有的课余时间投入科研,执着、坚韧和不服输的“劲”感染了每一个实验人员,“因为有他,一次次失败让我们愈加坚定,相信它会破茧成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用700余个日日夜夜和细致严谨、敢攀险峰的科研精神铸就了全新的放电管。陈占军说:“通过把银粉和铜粉混合配成浆料,采用丝网印刷在陶瓷金属化端面,再经低温烧结,让银铜混合料均匀紧密结合在陶瓷金属化端面。相对于传统的银铜片技术,新的封装技术减少了陶瓷与金属封接时的装配工艺,去掉了银铜焊片的制作工艺,还大大缩减了银铜用量。”
众一陶瓷放电管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一出场就是市场“宠儿”,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成功入围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订单纷至沓来,可陈占军却异常冷静——他发现新的放电管还有缺陷。
“夸张一点说就是不知岁月更替、寒暑易节。”陈占军经常在同事面前调侃当时的自己。除了春节,他基本没有回过家,仅用半年时间,一种全新的添加剂问世了,不仅解决了原有的缺陷,而且又获得了一项专利。
随着市场推广的一步步深入,众一陶瓷放电管在国内领域已罕有对手,此时的陈占军却没有停下脚步——用社会科研经验反哺课堂教学。
回到学校,陈占军又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物理化学老师,他深知实验实践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他默默做着计划:为威尼斯赌博游戏的学生提供实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
[责编:邹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