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山新化县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闭塞的地理环境,旧不服王法,不与中国通的历史条件,土著“梅山蛮”彪悍、勇猛、刚烈、顽蛮的性格,独特的方言俚语,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新化山歌这枝绚丽夺目的奇葩。
新化山歌以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民间。人民在劳动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常以山歌抒发感情,长期以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
新化山歌的起源,可追溯到秦代以前。汉代王逸在他所著《楚辞章句》中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号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所谓“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即指资水中游以新化、安化为中心的古梅山地区。屈原放逐,其《九歌》即嫁接于沅、湘巫觋之歌,宋·朱熹《楚辞集注》载:“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新化山歌就是从楚国民间祭祀的艺术土壤里萌芽、发展而来。至秦朝,已在民间兴起,从流传下来的山歌中可找到踪迹,如《山歌无假戏无真》就唱道:“……山歌无假戏无真,秦始皇兴起到如今”。
宋建县后,瑶、苗民族开始移民外地,但喜欢唱山歌的传统仍然保留下来,新化山歌已经深植于民间土壤,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可随编随唱。《新化县志》记载,宋将田绍斌进剿梅山时,梅山峒民编成《骂歌》,对其残忍的罪行进行正义声讨。宋熙宁五年置县,章惇作《梅山歌》:“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生动地记载了山歌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宋代境内有主客户之分,主户即地方土著,客户即从外地迁入的汉族。因此新化山歌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
山歌是新化人自古以来记录生产生活、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手段,是在山高谷深、交通阻塞等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传统的新化山歌内容丰富:
要我唱歌就唱歌,
要我驾船就下河,
鸭子生毛鸡生蛋,
桩桩件件都有歌,
唱得日头永不落。
这首歌说的是从鸭子生毛鸡生蛋这样的小事都有歌,说明歌的内容是无所不包了。如果粗略地划分一下,主要是劳动歌、风俗歌、时政歌、仪式歌和陶情歌。劳动歌有猎歌、樵歌、渔歌、田歌、挖山歌、采茶歌及各种劳动号子。《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风俗歌如《闹洞房》、《打四门》、《劝赌歌》等,显得热闹、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时政歌有《骂歌》、《颂歌》等。仪式歌有《喜堂歌》、《丧歌》、《茶赞》、《酒赞》、《神诰》等。此外还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师歌》以及生动活泼的《儿歌》。山歌中,数量最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陶情歌”的情歌。这类歌,从男女相识,初恋,相思,定聘到结婚以及婚外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反映了年轻男女对封建礼教的诅咒反抗和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新化山歌分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两个大类。高腔和平腔(低腔)主要是从音乐形式上来划分,但它也和山歌分布区域的海拔位置相对应。高腔山歌主要流行在高山区,如县西南的水车、奉家山、天门、长峰、古台山、槎溪、石冲口和西北的金凤、大熊山等,多属边远山区。音调高亢嘹亮,拖长音,节奏自由,有独唱,也有对唱。
在奉家山一带,有一种“特高腔”的“呜哇山歌”,只有顶尖的山歌手才可以演唱,唱者多用假声,因此又称“尖嗓子”山歌。它流行于新化边远高寒地区。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到处深山密林。对峰想望,可能呼应,欲履其地,一上一下,峰回路转则需半日。人们上山劳作,打个招呼,解闷时,唱个山歌,都必须扯大嗓门,用传得远的以头腔共鸣为主的假嗓吼唱,完全可以与陕北的“信天游”媲美。这种山歌的特点是高亢、嘹亮、粗犷、激越、拉长声、节奏自由。歌词中常有“呜喔呜喔”之类的衬词。这里的人们,冬天垦复茶园坡地,为避免野兽伤害,都是集体劳作,演唱这种山歌,配以锣鼓,既能吓退野兽,又鼓舞士气,热闹异常。演唱前还要举行敬请土地神的祭祀仪式。先烧香纸,敬天地神灵,然后鼓手在鼓面上划一符讳(#),再唱下面几句话:“一锤鼓,二锤锣,惊动山神土地婆,土地公公爱打喊,土地婆婆爱听歌,锣鼓声声要调和。”
高腔山歌中还有一种“滚板山歌”,起音也特别高,并且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用雄壮的“呵呵”声结尾,滚板行腔,气势澎湃。一般滚板一口气唱20个字以上,多的一句滚到50多字,犹如高山滚木,轰然而下,往往能起到高潮讨彩的效果有一首著名的高腔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又名《郎在高山打鸟玩》)曾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唱。
另一种高腔山歌叫“溜溜山歌”。溜溜山歌在全县较流行,因为在每半句中间都要加上衬词“溜溜”两字,故叫“溜溜山歌”。流行于整个新化地区,也属高腔山歌的一个品种。它的特点除了高亢嘹亮外,它的节奏、结构、句式一般都比较规整,多为七字句。歌词也可即兴创作,它的音调朴实无华,调式古老常为四声徵调式,“姣莲爱我我爱她”是这种歌的代表作。上世纪,伍喜珍也将它唱进北京,以后经常在省会舞台上同新化其他一些山歌、民歌作为保留节目。
低腔山歌多在在县城及以东的丘陵平原地带,音调较低,拖音较短,也有独唱和对唱。在洋溪有一种独特的低腔山歌叫“波罗山歌”,也和高腔滚板山歌类似,在高潮阶段中间插进滚板句,不同的是,句子以幽默诙谐取胜。在山歌比赛中谁唱的滚板句最长、最多、最连贯、最幽默诙谐,谁就最能取胜,赢得好评。
“前句唱来后句拖,好比高山推石磨,酸咸苦甜麻滥辣,花糖卤进土菜锅”。这首山歌是唱新化山歌的特点的。梅山谚语说:“上路梅山,张弓挽驽;中路梅山,追山赶猎;下路梅山,捞鱼摸虾”。也说明了梅山山歌不同区域的不同内容。纵观梅山山歌的气质,可谓粗俗、野蛮、放纵、刁钻、痴纯、辛辣、娇巧。真象卤进糖锅的梅山特产糯米粑、杯子糕、烤花酥一样,色味俱全,概括起来,可归纳为野、蛮、逗、辣、痴、纯、真七个字。
所谓野,是象高山的板栗、河崖的灯笼果一样,其丰富的果实是藏在荆棘丛生的外壳之中的,体现了梅山人粗野中朴实、火爆中显冷静的性格。如采茶歌中姑娘嫂子逗情露秘的悄悄歌,看牛伢子对山喊的精乖调,长工猎手的嘴皮溜等,都是尖尖棘棘的。
所谓蛮,是象斧头砍大树,小网捞险河,蚂蚁啃骨头的韧性表现,反映了梅山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大山上户驮着走”的精神,反映了梅山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船工们唱的滩歌里,有一首《舵工葬水不怨天》的歌:“驾船要驾毛板船,骑风破浪走江天。一声号子山河动,四把神桡卷神鞭。驾到汉口把钱赚,花花银子胀褡裢。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这是一种外表上的蛮,反映到男女感情上就成为一种意识上的蛮了。如“郎是蜜蜂飞半天,姐是蜘蛛结网在屋檐。蜜蜂飞进姐的蜘蛛网,郎要抽脚姐要缠,叫郎难打脱身拳”。一个缠字包罗万象,把那种钟爱痴蛮的情意活脱脱展现在你的面前。
所谓逗,是春逗花发、天逗鸟飞的一种巧劲,是野和蛮的另一种表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机敏和聪灵。新化山歌中的情歌,差不多都反映了以逗取胜的成份在内。“情姐行路身飘飘,大路不走踩毛蔸。假装荆棘刺脚板,要寻情哥讨针挑”。这种趣味横生的逗,表现了那种山野巧八哥的韵味。还有反映在信念上坚贞的逗,如“三伏同郎上高坡,手板捧水给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喝”。
所谓辣,是生姜胡椒之辣,是石蒜红辣子之辣,一般表现在尖刻犀利的当歌和骂歌之中。山野牧童,用骂歌显示机灵刁滑;林莽汉子,用骂歌发泄和当歌倾吐放荡的春情。“黄丝茅,象把刀,要钱要米的姣莲莫去抱。酒儿淡,价钱高,麻雀子过身抽片毛”。是骂爱财如命的妇女的。“娘喊冤来女喊冤,冤字铸箭射妖孽。卢蜂叮你三百尾,鲜血屙你万万年”。是骂吃人不吐骨头的“妖孽”的。
所谓痴,是蜂恋花蕊之痴,是水恋鱼蚌之痴。在情歌中,表现出感情的高度凝聚力。在艺术手段上叫做夸张和旁衬。“糯米蒸酒满缸浮,郎得相思妹得痴。郎得相思有妹治,妹得痨病命难逃”。这是夸张的痴情、恋情,痴到了生痨“命难逃”的地步。
所谓纯,是米酒的酒娘之纯,是糖中的蜂蜜之纯,体现在矢志不移的爱恋和嫉恶如仇中的憎恨中。这是山歌情歌在良心的溶炉里提炼出的珍品。有一首兄妹的对歌,哥哥见妹妹嫁给了山里樵夫就唱道:“高山砍树陡排排,哥哥骑马妹担柴。哥见妹妹多辛苦,卖田卖土赎妹回。”妹妹则回哥哥说:“只有卖田讨嫂嫂,哪有卖田赎妹回。石板落地生根了,斗量金银我不回”。妹妹恋山和山里和情郎的感情不是纯真得可爱吗?
所谓真,是经得起“雷打火烧红炉炼”的真挚的爱情。是“水变山变心不变”的坚贞的爱恋,像一股鲜红的热血,注入新化山歌的每一个细胞里。“竹枝打水细细飞,河边洗衣不用捶。细石磨刀不用水,我俩结亲不用媒。”是一种不掺半点假的爱情。还有表现“一个钉子一个眼,打了钉子又扶脚”的坚贞的真意,还有“好女解得金腰带,背得菩萨上得天”的不怕污蔑中伤的贞节情操。所有这些,真像春花烂漫,唾手可得。
体现梅山山歌气质特点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像储藏丰富的宝库,深深挖掘,细细研讨,真是其宝无数,其乐无穷。
新化山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自由传授。其代表性传承人有:
伍先宗(1902——1989),男,三塘乡井架村人,瓦匠。
周文化(1917——2003),男,琅塘镇谭家村人。能用二胡自拉自唱,代表作是《苦媳妇》。
戴岳嵩(1926——1990),男,上梅镇人,新化县文化馆干部,有山歌、戏曲集《离离草》问世。
伍喜珍(1936—— ),女,西河镇沙江村人,1956年参加湖南省和全国农村民间音乐会演,均获得一等奖,同年调湖南省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新化山歌》等多首作品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张贻灿(1939—— ),男,新化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有音乐专著《歌海扬波》。
方荣辉(1944—— ),男奉家镇关王村人,民间高腔山歌手,擅唱“滚板山歌”,2006年,夺得“梅山山歌王”称号。
陈福云(1971—— ),女,圳上镇圳上村人,师承张贻灿,歌舞《梅山蛮》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群星奖”金奖。
新化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梅山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用独特形式反映苗、瑶、侗、汉等多民族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是了解和研究梅山地区历史、人文、民俗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民俗学和民族学研究价值。
2008年,新化山歌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探科)
上一条:梅山文化大家谈
【关闭】